close
擷錄自:剎那之眼 卷二,張讓。
從孤獨出發

1
這裡孤獨不是算數,一個人或十個人,和孤獨與否並不相關。

2
婚姻與朋友,家族與社會,免於孤獨的意義應勝於繁衍種族和抵禦敵人。不管人與人之間有多少問題,沒有比人情的安慰更能排解孤獨。朋友是認同的起點,「吾道不孤」也許無濟實際,但已足夠激勵士氣。

文學裡歌頌愛情和有情,因為我們必須在彼此的凝視中才能存在、才能快樂。

因此追求快樂,不是免於什麼,而是免於寂寞。一個人不再寂寞時,便可以說是快樂的。人人及秘,而寂寞各不相同。有大寂寞,有小寂寞。有暫時的寂寞,有長久的寂寞。有懷才不遇的寂寞,有流落異鄉的寂寞。有成功的寂寞有失敗的寂寞。有熱鬧時的寂寞,有孤獨時的寂寞。有強者的寂寞,有弱者的寂寞。男人有男人的寂寞,女人有女人的寂寞。大人有大人的寂寞,小孩有小孩的寂寞。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寂寞,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寂寞。人人無聊,一如人人寂寞。

寂寞是一種地下文化,沒人拿出來談,儘管潛意識裡都恐懼寂寞。所以人喜歡順應局勢,追隨主流只為怕與眾不同。......甚至青少年的叛逆,也是一群蜂。真正的精神在趨從,而不是反叛。他們不是拒斥多數的異端,不需要以敢作敢為來承擔後果。這裡沒有鮮明的自我,只有追求認同的渴望。流行是潛在恐懼那裡集體發言,彷彿自我表現的囂張說的是自我隱藏。

3
有種人特立獨行,做人不敢做的事,說人不敢說的話。......這種人有自想法,是出於內在的強度,而不荷爾蒙發作。也許走在人前,也許走在人後,就是不與人同步。

一群人聚在一起說同樣的話作同樣的事,我的即刻反應就是唱反調或是逃走。我以為沒有比陷身群眾,淹沒在一種巨大的思想或感覺之中更可怕的事。不管在學校禮堂上、搖滾會現場、教堂之中,那種萬重一心除了有時給我極大感動,還給極大壓迫和恐懼。......在群眾的一致裡什麼重要的東西失去了,取悅和認同的急切犧牲了距離和空間。群眾取消了孤獨,連帶了那個叫做自由的東西。

4
許多感覺尤其是最強烈最重要的感覺,是極端隱私的,無法分享。只因我們同事做一件事,並不表示同時參與對方的內在。往往一家人吃飯,卻好像每個人獨坐一桌。同時上街,卻無異獨行。只有在難得的時刻,我們場盪如無遮的平原,痛苦與快樂交流如遠景與近景融合一片,如音樂與歌聲共相回盪。沒有了你我,只有我們。美最容易讓人親近,達到這樣的境界。

5
校園裡到處都是離家的大孩子。許多人第一次離鄉背井,從孩子倏然成為大人。他們是一個最小的宇宙,以自我為單元,根據優劣勝敗的殘酷法則聰是生存競爭。那種釋放的興奮,勇往直前的豪情,隨處可見。這些大孩子手中握著一大把自由,他們是自己的主人,要在這裡創造命運、未來。他們踏著肯定的腳步,大清早進校園去上課,然後上圖書館,到小吃店吃東西、喝咖啡,或丟下書本去娛樂、運動。他們是幸運而又果敢的一群,前途無量。然而這快樂的自由背後,是無親無故,赤條條獨立天地之間的瘦小靈魂。如過仔細看,你會在那些年輕、自信、朝氣蓬勃的臉上,看到隱藏的寂寞和羞於承認的恐懼,你看到要求歸屬的渴望。他們交朋友,談戀愛,迅速構築人情的網絡包圍自己。這樣,縱然離家千里,他們有另一個人情的宇宙,而不是徹底孤立,曝露在世界的無情風雨之中。

7
當我想到歷史上的絕境,向集中營、古拉格、文化大革命,想到那種孤獨極限的處境,覺得沒有權利談孤獨。然而,這是普遍孤獨的時代。我們有千百種真理,只有一個選擇;我們有多重身份,只有一個生命。我們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前所未有的溝通管道,每天上千本書出版,多少資訊在傳遞,而我們前所未有的孤獨。我們一窩蜂地購買快樂,轟轟烈烈地尋找神,然後熱熱鬧鬧地寂寞。

孤獨是起點還是終點?我們站在這裡,赤條條獨立天地之間,我們一起站在這裡,直到消失,在無所謂孤獨,與不孤獨。

*幾天前看完皓宸的網誌後徘徊在腦中的一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