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以後就漸漸少聽國語流行歌,架上的專輯量沒有變少,而是漸漸從排行榜上人人都熟知的名字,轉變成那些剛剛崛起的小眾歌手們,或是從英搖龐克版上偷渡來的樂團歌手。直到這三個男生的出現,他們的歌開始佔據我每天的i-Tunes歌單,我彷彿又回到了那段可以辨識出商家播放的曲目,並輕輕跟著哼唱的時光。
我唱故我在
方大同這個名字其實埋藏在我的歌單裡很久了。
在「愛情合約」以後,賀軍翔的新劇「我們結婚吧」沒有預期中好看,卻也藉著戲的效應讓大家認識了蕭賀碩這個新興女聲,而我則是注意到裡面一首相對來說較不起眼的插曲,「每天每天」,也因此對方大同這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新人感興趣。再次聽到他時,已是在首張引進台灣的專輯「愛愛愛」裡,開始知道他是香港人、卻堅持用中文創作,但我沒有跟上他之後所有來台宣傳新專輯「未來」的行程,只是靜靜收藏那些音樂,慶幸在R&B這塊我始終很喜歡的類型裡,又多了一個好聲音。
然後,是在星光大道第一次聽見他的現場,我喜歡上他那樣投入在音樂裡卻又那麼輕鬆自在的姿態,並開始後悔當初錯過的小型演唱,於是轉而買下他在香港的This Love Live2007現場專輯。自從買過「海邊卡夫卡」的現場合輯後,我就熱愛起這樣充滿溫度的音樂記錄,勝於完美修飾過的錄音作品。裡面有觀眾的掌聲鼓勵和尖叫鼓譟,也有樂手間默契的交流,雖然聽不懂大半的廣東話串場,但僅作為對方大同聲音魅力的捕捉,這張專輯已值得反覆聆聽了。
不管他是否會獲得金曲歌王的加持,我想,他的未來都是無可限量的。
小宇同學就是我
在另一齣收視率不佳的小品偶像劇「熱情仲夏」裡,我再度認識了一個才華洋溢的歌手,宋念宇,「你要什麼就說」。而他的現場同樣傳遞了一種對音樂的自信與態度,讓我在春浪的舞台上重新認真聆聽他,並決定將他的專輯收入架上。比起較為朗朗上口的情歌「終於說出口」,我更喜歡一些歌詞富含創意的曲目:「沒那麼難」裡寫女生的物欲,還把髒話寫進歌詞裡,堪稱一絕;「我在角落觀察ABC」則寫一個旁觀者清的看待一段三角戀,描述男女關係中的自欺欺人與劈腿行徑。其他像是「偶霉敢結」說出新新人類對社會與上一代的直接質問,而「沒有很會唱」則半嘲笑了當今娛樂圈裡偶像當道、充斥著許多只會製造話題卻沒有才華的亂象。他的優勢不只在能寫詞能譜曲,更在他優雅的轉音及感染力十足的歌聲。我想,小宇和方大同將聯手扛下周杰倫的空缺吧(笑)。
從小宇再次為偶像劇「蜂蜜幸運草」所打造的片尾曲「想你的習慣」,以及他在首張專輯裡幾首抒情曲目,可以看出他絕對有打造「宇式情歌」的潛力。但他的野心好像又不只如此。他的專輯裡不乏一些側寫社會人情的歌,而他為林宥嘉新專輯所貢獻的創作「慢一點」,也反應了這個速食的世界觀(雖然歌詞並非出自他手)。我想,「小宇同學就是我」只是一張市場的試驗紙,如果這個音樂圈願意接受他多樣的創作,那他下張專輯肯定會更精采,有更多可能性。
這才是Rock’n Roll的Style
- Dec 30 Wed 2009 13:18
管他主流非主流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