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颱風天提曬傷的確挺詭異的
不過說到上週日的八仙旅
絕對是令人映像深刻
說到八仙
就得先回逤到高中時期的巴里島之行
未在台灣玩過滑水道的我
先受到國外設施的洗禮
讓我一直認定水上活動就該如此
所以直到了大學時期同學相約
才真正見識到台灣的硬體設備是多麼的令人失望
腹地小、水道短又少
唯一能贏的地方就在於遊客人數了
一場玩下來不到30秒的活動
居然願意排隊排到30分鐘以上
但是門票都已付了
還是只能硬著頭皮去排
我想園內絕大多數的民眾都是抱著一樣的心態吧
或許是年代久遠
反感的記憶已稍微淡忘
又或許是因為麵包沒去過
想滿足她好奇的慾望
事隔五、六年後同一批人馬相約
我居然又點頭答應了
本來訂好上上週六晚上的星光場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突入其來的一場大雨而順延到了這週日的大白天
本來好朋友來無法參加的麵包
聽到延期這消息喜出望外
卻因而換來最後曬傷的命運
正應證了樂極生悲這句成語
除了我與麵包住在北市外
其餘幾乎都是板橋人
自然在不同地方集合自行前往
麵包因為還有實驗
所以小拖到了一會
縱使一路狂飆
到八仙還是超過了原本預定的時間
而這票板橋幫想必也就先行進場玩樂了
只大約在電話中告知了一下休息時的集合位置
就再也連絡不到對方了
於是乎我們變成兩組團體個別進行
早上人還沒有很多
花不到半小時就能"輕易"的排到部分設施
一開始玩的就是百慕達禁區
本來想先從最低的開始慢慢適應
於是選擇了那條像是麻花捲的滑水道
挖靠
上下左右轉來轉去的超級不舒服
接著想挑戰中間那條幾近90度的滑水道
麵包是死都不肯再上去了
獨自一人爬上去後才發現真的好高
而且大家幾乎都在排這水道
反倒是另一旁的空出來很久
不想等待索性就這樣跳了下去
恩
果然與映像中一樣
沒有很刺激
接著心有餘悸的麵包為了轉換心情
選擇了最為和緩的飄飄河
前進的速度之慢
再加上烈日高照
真不知道人是要坐在泳圈上
還是乾脆整個人直接泡在水裡
浮木橋應該是新的設施吧?!
至少以前沒玩過
不過也不是多麼了不起的東西啦
只是手抓著頭頂上的繩網
腳採著泡棉材質的浮木
一直往前走
或許是為了讓小朋友更輕易進行
所以繩索與浮木間的間距還真是短的可以
像是17x公分的我
若雙手完全伸直掛在網上
下半身居然可以全泡在水裡
為了要讓腳能平穩的採到每個浮木上
居然還得將手臂彎曲小於90度
超費力的
最後乾脆賴皮
直接坐在浮木上盪完全程
(也沒全程啦,玩到後面就不想玩了)
噴射滑道算是這次我之所以會來的重點
因為上次來得時候還沒學會游泳
所以就算對八仙的映像沒有很好
也不希望有個未完成的缺憾
於是在經過一年多的海軍艦艇特訓後
筆者又再度的回來挑戰了
這滑水道與其他設施最大的不同在於
玩家是必須會游泳的
因為第一段水道
是在中途斷掉
而人就這樣直直的栽入3.6公尺深的水中
不過因為水道很短
沒什麼速度感可言
與海軍由兩層樓高的跳板跳入4公尺深泳池的跳水訓練比起來
根本只是小菜一碟
反倒是旁邊的泰山盪繩索似乎比較有意思
可惜剛玩玩浮木橋手沒力的我
並沒有選擇的餘地
由於快11點才到達
玩沒多久馬上就是用餐時間
回到了與板橋幫約定好的用餐區
他們卻正好吃飽準備再戰
錯過了彼此的交集
隨便點個套餐填飽肚子
稍微休息片刻後
我與麵包也繼續開始接下來的水上活動
此時不知是遊客變多了
還是玩起老少咸宜的設施
排隊的人潮開始增加
像是臥墊滑道、天池之旅和幽浮迷航排的明顯都比早上久得多
幽浮迷航是新的遊樂設施
至少對於六年多沒來的我而言
它的確是新加入的
但是說實在的並不是太好玩
超大游泳圈下墊著一層塑膠墊
人坐在裡面幾乎是碰不到水
衝下去除了速度感外
絲毫不用擔心翻船什麼的意外
總歸就是安全到讓人提不起勁去提心吊膽
不過衰到一路背對著滑水道的麵包叫的可就起勁了勒
天池之旅也就是被我稱為粉紅甜甜圈的滑水道
因為中途有相當多的池子
等於是緩和了衝擊的速度
但落下來時還是很容易翻船
好幾次翻船麵包都死抓著游泳圈不放
卻沒注意到勾到了我的右腳
害我整個人只能以很怪異的姿勢悶在水中
差點溺斃....Orz
我記得以前用到游泳圈的設施不只這些
可能是佔地被改成剛說的幽浮迷航了吧
能兩人同樂的水道減少了
算是最大的遺憾吧
臥墊滑道顧名思義就是拿著滑墊往下府衝
但是跟我的映像有些微差距
我記得是直線下滑
怎麼中途彎道變那麼多??
可能是跟巴里島的設施搞混了吧
彎道多表示速度就會因摩擦受到些許影響
所以它的刺激度也就因此降低了不少
不過真要說起來
這已經算是八仙少數比較令我滿意的水道了
快速滑道是我們的最後一個水道
因為這趟等下來
居然花了我們將近.甚至超過一小時的時間
比其他任何一個設施都來得久
此時大約下午三點
太陽正大的時分
我想我與麵包之所以後來會曬傷曬的那麼慘
有絕大部分是貢獻給了這條水道
所幸還算不錯玩
中間有兩度人整個飛了起來
算是添加了不少的樂趣
至於獨缺的情境滑道
很可惜沒意願也沒時間再去排了
我與麵包選擇到後頭的池子泡水
人造浪人也多的誇張
看到一堆綠色泳圈擠在深海區
我們只好稍微在海灘邊感受一下被浪打來的滋味
接著就跑到隔壁的泳池區了
還記得前次來到八仙
讓我們幾個大男人消磨最多的時間
就屬這游泳池了
當初玩了很白目的水上籃球
這次卻滿滿都是人
乾脆教起麵包之前答應她很久的游泳
要說"教"
其實還不夠格
一直覺得自己游泳的姿勢不是很到位
只能勉強的說這是比較適合我的方式
在海軍新訓的那時期
求好心切的我其實並沒學會真正的游泳
太要求動作導致身體無法放鬆
絕大部分的力氣都花費在注意划水、踢腿上
以致於沒有多餘的空間處理換氣
所以往往游不到一趟就累了或是沒氣了
下部隊後
在一次休假與阿貴、Zero相約游泳池
少了班長在一旁監視及催促
獲得了完全的放鬆
也才慢慢能感受到常常掛在他們口中的"水性"
再搭配上當時所學來的手腳動作
居然莫名其妙就游了起來
才了解
原來游泳是多麼輕鬆且自在的事
所以我一直認為
學游泳最重要的是去感受水的流動
以及學會如何在水中完全放鬆
至於一般人所強調的姿勢
又不是去比賽其實不需那麼講究
會說上這麼一段
是因為筆者在巴里島曾出過意外
當初住的飯店就在一條海岸線上
此時愛游卻不會游的我
看到了一個小水坑便跳了進去
本來是個能夠踩到底的水坑
怎知底部的沙是如此鬆軟
不一會兒就開始坍塌
縱使這水坑並不大
閉氣划個兩三下也能平安到岸邊
但因為突如其來的慌張
使我亂了方寸
好在不會游泳的父親奮勇的跳下水推了我一把
才讓我再度站上能夠立足的地方
但卻眼睜睜的看著老爸差點滅頂
好險我伸長的手能勾到他的手
才把他及時拉了回來
如果此時腳下的沙又再度坍塌
不難想像當地報紙會刊登出"兩遊客意外在半徑不到5公尺的小水坑溺斃"的爆笑標題
對這次的意外我因此感到相當自責
別說學會游泳
如果當時能保持鎮定
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游回岸邊
也不會讓因此老爸受困於危險之中
而欲能在水中保持鎮定
了解水性就格外的重要
題外話講了一堆
麵包最後還是未能學會游泳
回到了集合地點
遇到正要去更衣室的Zero
直到要離開之前才總算是全員到期
害我遲到的麵包也被坳請了很貴的挫冰
之後廖董又說要請客吃熱炒
總結下來算是有小小的賺到
接下來的幾天我因為沒塗防曬乳而得到了最大的教訓
麵包的腳曬的更是悽慘
老媽納悶的問"不是都泡在水裡,怎麼會曬成這樣??"
孰不知因為排隊的關係
在陸地上曬的時間比再水裡泡的時間多得多啊!!
因此我與麵包一至認同
"去八仙?!沒有下次了!!"
不過這句話
我早在六年前就說過了.....Orz